CULTURE
ABOUT
INDUSTRY
HOME
JOJN
CONTACT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精彩】那些读来欲罢不能的“烟诗”,哪一首触动了你?
来源: | 作者:pmo40163d6a | 发布时间: 2018-11-20 | 1027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明朝万历年间初入中国,烟草就被称为“淡巴菰”,受到文人骚客的喜爱。不少文人还纷纷为之填词作诗,留下了许多关于烟草的诗词佳作。下面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八闽滋种族,九字遍氤氳。

筒内通炎气,胸中吐白云。

助姜均去秽,遇酒共添醺。

就火方知味,宁同象齿焚。

  氤氲是云雾缭绕的意思,中国哲学里用该词表示万物由于相互作用而变化生长之意。指醉酒。象齿焚指烧象牙,这里形容吸烟如同燃烧贵重的象牙一样奢侈,可见,当时烟草是有名望的公卿或富贵之人才可拥有的,足见其珍贵。

清朝诗人陈元龙有《吃烟之风传自塞外,今中华盛行,无不嗜之,戏咏四首》

神农不及见,博物几曾闻。似吐仙翁火,初疑异草熏。充肠无渣浊,出口有氤氳。妙趣偏相忆,萦喉一朵云。
异种来西域,流传入汉家。醉人无借酒,款客未输茶。茎合名承露,囊应号辟邪。闲来频吐纳,摄卫比餐霞。
细管通呼吸,微嘘一缕烟。味从无味得,情岂有情牵。益气驱朝雾,清心却昼眠。谁知饮食外,别有意中缘。
清气涤昏憨,精华任嘴含。吸虚能化实,尝苦有余甘。灂火寒能却,长吁意似酣。良霄人寂寞,借尔助高谈。
  诗中的“神农”代指《神农本草经》,“博物”代指《博物志》。“茎”的意思是长柄,这里指烟袋。“承露”指的是汉武帝建造的接露水的铜盘。据传,当时的汉武帝将露水和美玉的碎屑一起服下后,与仙人照会。烟草最顶层的叶子尤为珍贵,被称为“承露”或“盖露”。这里将“承露盘”比喻为烟袋锅。“餐霞”是道家中的“服气餐霞”修炼功。“灂火”是松明火,这里指烟火。

关于烟草的种植、采收场景,文人也多有描述。清朝康熙年间文人李清芄在他所著的《竹枝词》中是这样描写的:

隔年编草搭蓬庐,

护惜烟苗得长无。

三月掘蚕时打岔,

趁晴收摘淡芭菰。

搭晾烟篷、打杈、晴时采摘……这样的场景,对于种烟的您来说,是不是很熟悉呢?

在清代,吸烟并非男子独有的嗜好,吸食者中不乏女子。清朝女诗人朱中湄的《美人吸烟图》,色调浓艳,题名恰如其分。

惜惜佳人粉黛勾,

轻罗窄袖晓妆新。

随风暗度悲笳曲,

馥馥轻烟漫点唇。

  意为爱不释手,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形状类似笛子。点唇指樱桃小嘴。该诗收录于《名家诗永》中。

  清代有位著名的女诗人名叫沈彩,也是嗜好烟草之人。她曾写下一首《食烟草自哂》,诗中这样写道:

自疑身是谪仙姝,

沆瀣琼浆果腹无。

欲不食人间烟火,

却餐一炷淡巴菰。

  女诗人幻想自己是一位谪居世间的仙子,不喜琼浆果腹,却单单喜爱淡巴菰。女诗人直率地告诉世人,在她看来,淡巴菰人间烟火,而是与琼浆玉露同样美味的食物。透过她的诗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美丽孤傲的女子,在夜色阑珊时,点燃一管烟草,青葱般的玉指轻拈烟管,朱唇轻启,轻吐出缕缕青烟,烟气氤氲开来,四周一片寂静,唯见烟火的明灭闪烁。

新闻详情
新闻中心  |  News
联系方式 Contact
电话:0755-89602500
传真:0755-82379455
邮箱:yfsyk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