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的正午,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新圩镇祖亭下村的烟田,烈日当头,气温接近31℃,这个时候烟农们一般都在家里歇着,可是,就在这一片烟田里,几个年轻人却在烈日下走走停停,认真摆弄着一台仪器设备。
他们个个汗流浃背,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们既不是种烟农户,也不是烟草公司的烟技员,亦不是当地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他们是谁?
他们是深圳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烟叶部基地单元驻点农艺师和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们,这片烟田,正是深圳烟草工业永州新圩基地单元科技示范田所在。
深圳烟草工业在湖南永州设立的基地单元科技示范园
“这片烟田该怎么管理,后面怎么施肥,他们可比我清楚多了。”承包这片烟田的农户雷建雄说,这段时间农艺师和大学生们天天在他家烟田里转悠。
为何卷烟工业企业的员工还有高校研究生们,会在这个时候在烟田里做实验?原来,他们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正是中国烟草实业发展中心科技项目——“烤烟养分及品质高光谱监测研究与应用”项目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该项目于2017年立项,与华南农业大学陈建军教授的团队合作,主要目的是利用光谱技术实时、无损、快速监测烤烟水肥状况,从而实施精准的烤烟水肥管理。下午2点左右,正是光照条件最好的时候,此时测量最准确。虽然这会儿天气最炎热,但项目组的同志们坚持每天这个点下田检测。”驻点农艺师邹勇介绍道。
“烤烟养分及品质高光谱监测研究与应用”明确了旱地烤烟氮磷钾动态平衡规律,并实现了烤烟实时氮肥管理,首次建立了适用于烤烟的光谱测定方法,构建了氮素及成熟度监测模型,首次实现了烤烟不同叶层氮素无损快速监测。
2018年,项目成果在广东南雄、湖南永州大面积推广,经广东烟草南雄市科学研究所及华南农业大学烟草研究室测定分析,实施该项目后,产区烟叶化学成分更为协调合理,实现了提质降碱增效。
该项目的应用效益已经显现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烟农收入,对稳定卷烟企业优质原料保障,稳定产区烟叶种植规模均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中烟实业科技项目评审中,该项目获得了中烟实业2018年度优秀科技项目一等奖,并拟申报2019年中国烟草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也是深圳烟草工业以科技项目为抓手,深度介入烟叶基地建设结出的硕果之一。
依托示范园 全方位介入烟叶生产
“‘烤烟养分及品质高光谱监测研究与应用’项目是深圳烟草工业开展的若干个基地科技示范园项目之一。近年来,公司将烟叶产区定位为品牌生产的‘第一车间’,先后建设了7个国家级烟叶基地单元,基地化调拨比例达到98%,是行业内较早实现烟叶生产全基地化的工业企业之一。”深圳烟草工业烟叶部部长叶晓青说。
近年来,公司着力打造基地单元科技示范园,全方位介入基地烟叶生产,公司烟叶部、技术中心与技术依托单位、产区商业公司通力合作,成立基地单元建设小组,并派驻基地驻点农艺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科研技术研究,将基地科技示范园建设为科研成果的孵化平台,先进适用技术的转化平台,和“好日子”品牌落地的示范平台,从而为打造“升级版”基地单元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根据产区原料配方风格和往年使用情况反馈,与商业企业、技术依托单位共同制订相应的生产技术方案,针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科技项目攻关,全程介入研究跟踪指导。”深圳烟草工业技术中心工程师陈雨峰说,“如根据2016年凉山烟叶工业应用情况反馈,认为烟叶中钾含量普遍偏低,公司立即协同产区公司和西昌学院,开展了硫酸钾追施肥专项研究。再如近年来,随着对烟叶安全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公司在云南开展了‘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示范’,在四川开展了‘害虫田间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等等。”
当然,科技示范园建设不仅仅是在产区开展科技项目,不是为了项目而做项目,更重要的是确保科技成果因地制宜、促进应用,进一步在当地转化落实,在产区扎根。
工商研携手 田间实验室落地烟区
从2009年开始,深圳烟草工业试点建立产区田间实验室,目前已在广东南雄和湖南永州建立了两个田间实验室。田间试验,顾名思义就是将烟叶研究从学校、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前移到一线产区,从而更为贴近生产实际需求。
工商研携手,让田间实验室落地在烟区一线
“我们在探索建立一种更合理、更可持续的工商研合作模式,田间实验室设在烟站或烟点,由我方与产区公司共同立项出资,产区公司负责选址并提供基础设施,技术依托单位派驻技术人员和实验设备,工商研三方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让科研成果落地更扎实,更有效地监控烟叶生产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实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开展相应的研究。”叶晓青说。以田间实验室为基础,近年工商研三方已开展多个先进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并屡获殊荣。
如今,田间实验室模式已获得了各产区烟草公司和技术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企业逐步摸索了一套可以复制、便于推广的经验,逐渐向其他基地单元推广实施。
新科技助力 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
2017年以来,深圳烟草工业湖南永州新圩基地单元工、商双方在新田县烤烟办、电视台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按不同技术环节把烤烟生产的整个过程分解制作成10余期田间生产操作微视频,每期5分钟左右。
微视频既有主持人声情并茂的引导,有农艺师绘声绘色的田间现场示范,也有深圳烟草工业及华南农大专家教授的讲解,既吸引眼球又直观易学。同时借助电视台、新田发布、微信平台等媒体快讯传播给烟农。据新田县网政办统计,每期微视频网上点击率都在上万次。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田新圩基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抓住现代网络逐步覆盖农村,智能手机普及千家万户的有利契机,开启田间微课堂+传统技术指导的烟叶种植‘互联网+’模式,深受广大烟农喜爱。”湖南省永州市烟草公司副总经理刘正日说。
此外,深圳烟草工业各产区基地单元建设小组,也在积极探索更多基层的联动合作模式。如2017年,针对深圳烟草工业南雄烟叶下等烟比例相对较高的问题,基地单元驻点农艺师、质检员与产区烟技员创造性的组织成立联合QC攻关小组,分析导致下等烟比例较高的原因,通过集成先进的种植技术,烘烤工艺和设备的改造,2018年有效地降低了下等烟比例5个百分点。
“工商联合QC小组的模式,把我们和产区的距离拉得更近,这是在传统工商合作模式上的一种新探索,通过发现一个问题,共同设定一个目标,一起攻克一个难题,工商双方集思广益,不仅保障了企业优质浓香型原料的供应,提高了烟农的经济收益,也提高了合作的纵向深度,加深了双方的友谊。”深圳烟草工业基地单元驻点员周诚深有体会地说。
“实施打造基地单元科技示范园,工业深度介入基地单元烟叶生产,构建良好的工商研合作模式,是建设‘升级版’基地单元,保证公司优质原料稳定供应的重要举措。”深圳烟草工业副总经理宋士军如是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原料基地建设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长远支撑,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科技兴烟是必由之路,也是一条需要烟叶科技人员长期探索、默默潜行的深耕之路。深烟人将继续在优质烟叶原料保障上攻坚克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原料基础。
(作者单位:深圳烟草工业)